新闻资讯

  • 汉信码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汉信码的码制以及编译码方法。本标准中对汉信码的符号结构、信息编译码方法、纠错编译码算法、信息排布方法、参考译码算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汉信码可以高效表示GB 18030—2000《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中的汉字信息,并具有数据容量大、抗畸变和抗污损能力强、外观美观等特点,适合于我国各行业广泛应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H是规范性附录,附录G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成海、赵楠、黄燕滨、罗秋科、王毅、张铎、王越。 目次 前沿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约定符号特性与符号特征数据编码与符号表示符号印制符号质量译码过程汉信码的参考译码算法附录A(规范性目录)汉信码数据容量附录B(规范性目录)汉信码信息容量附录C(规范性目录)纠错译码步骤附录D(规范性目录)纠错码生成多项式附录E(规范性目录)汉信码符号各版本的纠错特性附录F(规范性目录)功能信息附录G(资料性目录)汉信码符号印制与扫描的用户导则附录H(规范性目录)汉信码印制质量——码制特殊标准

    2007/11/07

  • SCAN CHINA 永不褪色的经典——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落下帷幕
       (组委会10月26日讯)为期三天的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2007)已圆满结束,组委会周密筹备、深情服务,参展企业踊跃报名、积极参展,媒体持续关注、争相报道,观众热情参与、细致参观,SCAN CHINA2007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SCAN CHINA2007规划总面积8000平米,有效展览面积2578平米,比2006年同期增长25 %和22 %,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自动识别业、物流行业、零售行业、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的上万人(次)观众、听众参加了展览及其同期活动。    亮点一 参展企业规模扩大、整体效果良好    随着参展企业的增多,单位面积的增大,特装展位的精心设计,展示产品的种类增多,展馆整体气氛宏伟。参展商85家,参展商特装展位33家,其中36平米以上特装展位25家;首次参展商30家,其中特装展位9家;国外知名生产厂商7家。    亮点二 参观嘉宾反应良好    本届展览会的展示产品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引起了参观嘉宾的高度赞扬,自动识别技术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亮点三 观众参观质量进一步提高    依托展览会前期的有针对性宣传,数据库的精心挑选,使本届展览会的观众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参展企业直接找到了最终用户。观众积极参与“护照”游戏,也提高了观众参观的兴趣和质量,与参展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亮点四 现场采购    采购热潮出现,展览会开幕式当天便出现用户现场订购产品的火爆场面,现场签下订单无数。会后采购热潮持续不减,用户继续咨询采购事宜。    亮点五 论坛、会议听众爆满    自动识别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论坛、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嘉宾演讲内容精彩,引起听众的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互动,自始至终听众有增无减。     亮点六 媒体报道     展览会期间多家媒体全程跟踪报道、现场采访,网络图文直播,充分发挥了展览会宣传平台的作用。     SCAN CHINA2007精心策划、筹备周密,已为多家参展企业和多名观众深度服务、倾情奉献,此次展览实为自动识别领域的2007年度大作,推进了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发展进程、大力推动国内外自动识别技术的交流、合作。     2007年10月26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了具有纪念意义的闭幕式,此次闭幕式是SCAN CHINA历史上的第一次。     闭幕式上总结了本届展览会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憧憬明年展览会的远景,倡议将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办成永不褪色的经典展会。     为继续提升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的服务质量,促进观众参观的积极性,组委会特别组织了由观众参与的评奖活动,根据观众的现场参观、现场选票评出了“实用展台奖”、“环保展台奖”、“人气展台奖”、“新锐产品奖”、“技术创新奖”、“新颖方案奖”等奖项。      闭幕式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为获得“SCAN CHINA 2007实用展台奖”、“SCAN CHINA 2007环保展台奖”、“SCAN CHINA2007人气展台奖”、“SCAN CHINA2007新锐产品奖”、 “SCAN CHINA2007技术创新奖” 、“SCAN CHINA2007新颖方案奖”等奖项的上海科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联欣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力象电脑有限公司、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凯泰国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靖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巨普光电(上海)有限公司、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巴库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厦门精锐电脑有限公司、美利捷自动识别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永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利(中国)有限公司打印系统部、上海玫格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百扬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北京海达利薄膜开关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陵嘉防伪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颁奖。   附: SCAN CHINA 2007实用展台奖: A001 上海科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B105 阿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C201 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C206 广州联欣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C209 上海力象电脑有限公司   SCAN CHINA 2007环保展台奖: A003 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202 北京凯泰国翔科技有限公司   SCAN CHINA 2007人气展台奖: A005 上海靖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A006 巨普光电(上海)有限公司 A007 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C203 厦门精瑞电脑有限公司 C401 深圳市巴库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SCAN CHINA 2007新锐产品奖: 美利捷自动识别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S1890激光条码扫描仪 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FS-1500型读写器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器QR440C 永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FID-UHF货架天线 艾利(中国)有限公司打印系统部——RFID打印机   SCAN CHINA 2007技术创新奖: 上海玫格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磁纹技术 深圳百扬科技有限公司——坚若磐石ST激光系列产品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RFID商用版中间件 北京海达利薄膜开关有限责任公司——易碎纸防伪标签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EM3000扫描器   SCAN CHINA 2007新颖方案奖: 上海靖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仓库入库/出库/盘点实用解决方案 陵嘉防伪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电梯智能维保管理系统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制造执行系统解决方案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仓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多通道冷链物流监控管理系统        

    2007/10/31

  • 推进RFID在汽车行业的深层应用——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召开
        (组委会10月25日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作为SCAN CHINA2007的同期活动之一,旨在探讨自动识别技术助力汽车制造业、促进国内外自动识别技术合作交流、宣贯《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协会标准的“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10月2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     来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 GLOBAL)、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的嘉宾、成功应用RFID的汽车行业企业代表、国内国际RFID专家以及来自制造业、汽车及其零配件、物流等多个领域的150多名听众参加了这次论坛。     论坛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陈春主持,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先生致论坛开幕词,他对这次论坛的召开加以充分肯定,并对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尤其汽车行业的应用作了乐观的展望。     与会的RFID专家分别就EPC技术发展、RFID相关标准制定进展、RFID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等话题发表了演讲。在互动环节就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互动,听众反响强烈,对使用RFID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实现产品质量追溯表现出浓厚兴趣。     成功应用RFID的美国通用汽车集团代表就“自动识别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和听众分享了借力RFID改善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案例。此次论坛协办单位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代表就汽车行业的可追溯性需求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未来全球范围内汽车制造企业大范围使用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可能性。    《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标准起草人,业内专家顾承伟、陈一新、苏冠群分别就该标准的需求背景解读以及标准的内容、以及施行标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作了介绍。 据悉《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AIMC 0008-2006)协会标准于2006年12日15日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颁布,并于2007年4月推出相应的《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标准应用指南》。该标准是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组织自动识别厂商对汽车行业企业深入调查的前提下,根据需求,组织专家编写完成的。该标准对汽车行业企业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产品和零部件追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次论坛是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一次盛会,更为进一步推广RFID技术、促进其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深层次、大范围应用创造了契机。通过此次论坛的深度宣传,人们将进一步关注如何借力自动识别尤其RFID技术,改造传统中国汽车制造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2007/10/29

  • 自动识别技术推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200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论坛召开
        (组委会10月26日讯)为更好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技术提高和科学管理,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绿色消费网等单位的支持下,《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食品安全导刊》杂志主办的200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论坛于2007年10月26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召开。吸引了来自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众多环节及自动识别技术等多个相关领域的200多名听众。     论坛重点介绍和展示了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技术,包括畜牧业、果蔬、农副产品种植、肉类屠宰、加工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探讨了商品编码及自动识别技术对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作用及地位。研究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     会上,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刘普合分析了“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目标合理性与追溯的可信性”;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素彩从标准化的角度就商品编码中“GS1系统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周应恒作了题为“可追溯系统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现状及展望”的报告;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钱恒根据食品追溯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有效而有度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论坛呼吁利用自动识别技术等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中国食品安全的保障力。     食品供应链条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一份食品从原材料到食用,其中间环节多达十几道。某食品安全专家曾评价:“食品安全监管难度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从田头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如何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中的各个环节的追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成为所有食品企业、民众、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次论坛作为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识别术展览会的同期活动之一,在食品安全和自动识别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7/10/29

  • 汉信码培训会在沪召开
        (组委会10月26日讯)2007年10月26日,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以“汉信码标准的推广与应用”为主题的技术培训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来自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各地自动识别软硬件厂商以及条码应用行业企业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会。     这次培训会是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2007)的同期专题活动之一。是宣贯《汉信码》国家标准、推进汉信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针对自动识别行业的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的专业培训。     培训会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李长军的主持下,由相关专家对汉信码码制的开发、标准的制定、设备开发等情况和进展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就汉信码在物流、通信、出版等行业的试点应用加以介绍。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在致辞中说:“汉信码码制的成功研发以及《汉信码》国家标准的发布,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管理、降低二维条码技术的应用成本,推进二维条码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对提高我国条码技术的应用水平,拓宽条码技术尤其二维码的应用领域起到重要的规范和促进作用。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汉信码的技术培训,以帮助大家了解汉信码国家标准,今后也将根据广大业界厂商的开发汉信码相关软硬件的需求,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据悉,二维码码制国家标准《汉信码》于2007年8月23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将于2008年2月1日开始实施。《汉信码》标准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的成果之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该的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完成了汉信码的全部研究工作,于2005年12月26日顺利通过验收,填补了我国在推广二维条码应用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空白。     汉信码是目前惟一一个全面支持我国汉字信息编码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的二维码码制,能够表示该标准中规定的全部常用汉字、二字节汉字、四字节汉字。同时在汉字信息编码效率方面,对于常用的双字节汉字采用12位二进制数进行表示,在现有的二维条码中表示汉字效率最高。除此之外,汉信码还具抗污损抗畸变能力强、识读速度快、信息密度高、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支持加密技术、图形美观等优势,特别适合我国政府办公、军队、工商管理、金融税务、物流、贵重物品防伪、海关管理等众多领域信息化的需求。     为推进汉信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中国条码技术应用协会成立“汉信码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中国条码技术应用协会具体负责汉信码的应用推广工作。日前已启动了“汉信码应用推广计划”,除了举办这次技术培训会并在SCAN CHIINA2007上设立汉信码展览专区外,该计划还包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汉信码推广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汉信码的认知;开展汉信码应用示范项目,推动行业广泛应用;加快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的产业化进程;推进汉信码应用规范等标准化等工作。

    2007/10/29

  • 自动识别年度大作 展览论坛流光溢彩——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报道
        (组委会10月24日讯)2007年10月24-26日,“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2007)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美利捷、SATO、巨普光电、上海先达、青岛海尔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汇聚一堂,亮相SCAN CHINA2007。与其他行业展览相比,“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应用、倡导自主产权、促进产业发展”是SCAN CHINA的特点和优势。     SCAN CHINA2007以展览和论坛为主要形式,以“条码识别技术及产品、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产品、其它自动识别技术及产品、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自动识别与信息化相关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及产品”为主要展示内容。参会的自动识别技术研发商、产品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获得了良好的展示、推介效果,同时为连锁零售、汽车制造、医疗医药、食品加工、邮政通讯、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等行业用户构建了有效交流平台。     在SCAN CHINA2007 同期举行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 中国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论坛”、“汉信码技术培训” 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中,企业和用户、观众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       新品发布倍受关注    “2007年自动识别产业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 是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组委会为参展商特别搭建的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舞台。探讨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集成应用等话题,吸引众多用户和观众的关注。    “2007年自动识别产业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是 2003年以来组委会第五次以展览为依托举办的自动识别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逐渐成为SCAN CHINA展会期间固定的品牌活动,通过发布会向业内外展示新技术新产品,让社会各界了解自动识别技术,有力促进了国际国内的贸易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了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RFID论坛关注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应用      2007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围绕“自动识别技术助力传统产业”主题展开,并将关注点集中在汽车制造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上。     与会的RFID专家分别就EPC技术发展、RFID相关标准制定进展、RFID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等话题发表了演讲。在互动环节就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互动,听众反响强烈,对使用RFID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实现产品质量追溯表现出浓厚兴趣。    《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标准起草人,业内专家顾承伟、陈一新、苏冠群分别就该标准的需求背景、标准的内容、以及施行标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作了介绍。     此次论坛是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一次盛会,更为进一步推广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促进其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深层次、大范围应用创造了契机。通过此次论坛的深度宣传,人们将进一步关注如何借力自动识别尤其RFID技术,改造传统中国汽车制造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汉信码技术培训”有力推进市场应用      汉信码的研究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二维条码码制研究、生成与识读等核心技术上的商业垄断,其技术性能已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推广二维条码应用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空白。2007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国家标准《汉信码》,该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汉信码技术培训”是为宣贯《汉信码》国家标准、推进汉信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针对自动识别行业的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的专业培训。来自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各地自动识别软硬件厂商以及条码应用行业企业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会。       自动识别技术助力食品安全追溯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论坛旨在宣传政府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分析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现状进行规划,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途径。     论坛上将重点介绍和展示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案,包括畜牧业、果蔬、农副产品种植、肉类屠宰、加工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探讨ERP、商品编码及自动识别技术对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强调自动识别技术在食品仓储、运输环节应用的重要性,研究食品企业信息化管理与产品追溯对接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等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闭幕式盘点,SCAN CHINA2007成果丰硕     2007年10月26日,三天展期内,展览和论坛日程紧凑,成果丰硕。 闭幕式上,组委会对整个展览的成果进行了盘点。揭晓了由观众评选产生的 “实用展台奖”、“环保展台奖”、“人气展台奖”、“新锐产品奖”、“技术创新奖”、“新颖方案奖”等奖项,这些奖项是本次展会的成果之一。同时,组委会还在闭幕式上及时总结了SCAN CHINA 2007的成功经验,为SCAN CHINA 2008的筹备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SCAN CHINA2007组委会办公室的精心策划、周密筹备,为多家参展企业和多名观众提供了优质服务,获得各方的一致好评。此次展览实为自动识别领域的2007年度大作,必将推动国内外自动识别技术的交流、合作并进一步推进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发展。  

    2007/10/29